11月26日晚,由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驻楼导师工作站活动在四平路校区西南二楼顺利举行。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方平、法学院党委书记吴为民、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学研工部副部长徐纪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玉魁出席。活动由吴为民主持。
活动伊始,现场师生们观看了《口述同济岁月》,通过聆听老一辈同济人的讲述,共同回顾同济大学建校113周年,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峥嵘岁月。随后现场老师和同学们围绕“以史为鉴,照亮大学生活”的话题展开热烈的座谈交流。交流中,同学们提出了关于专业学习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及同济大学校史及选址等困惑与问题。方书记结合自身历史研究的广博学识和人生阅历,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理解。方书记谈到,写作能力对文科专业的同学来说是重要的基本技能,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注重积累,另一方面要养成严谨、细致、规范的学术写作习惯,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希望同学们勤读,多写,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与进步。在谈到职业规划和选择的问题时,方书记说到,职业的选择没有定论,取决于同学们的人生选择,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在做好专业学习的同时,树立明确的生涯规划目标,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祖国的发展航程相结合,找准一个方向,深耕细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从“学”、“识”、“才”、“德”四个方面与在场同学分享了关于大学学习的思考,她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大”学,以构建知识体系,常怀问题“意识”,培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以及遵守法律及道德的准绳。在交流中,法学院党委书记吴为民向同学们讲述了同济大学建校初期在上海的校园变迁以及在抗战时期六迁校址的校史。活动现场师生讨论热烈,在场同学表示受益匪浅。
活动最后,方书记为同学们赠书《平凡的世界》,并勉励同学们, “五十岁前没有历史学家”,每个专业领域虽有不同,但积累和扎根的过程都非常重要,在大学里,在人生中,同学们要广泛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多思考,多交流。
(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