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法学教育与实务的融合,提升学生对资本市场法律监管的认知,2025年5月16日,在刘春彦老师的带领下,同济大学法学院金融法律诊所的同学们走进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投教基地和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开启了一场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对话”之旅。
本次参观的首站为中国内地三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三十年前,浦江饭店的第一声锣响,宣告了上交所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呱呱坠地。三十年后,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正不断迈向新高度。



在上交所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步入交易大厅。仰首望去,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投射出资本市场的证券交易动态,让同学们得以近距离感受资本市场的脉动韵律。随后,同学们集体观看了上交所主题宣传短片,见证了上交所如何紧密围绕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中国经济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随后,师生一行步入科技感满满的上交所成立30周年主题馆,通过聆听专业讲解,回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切身感受祖国经济与科技事业在开拓创新中不断突破的奋进历程。

玻璃展柜中陈列的“老八股”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八张与 A4 纸尺寸相近的首批上市股票无声诉说着中国股市的起源故事。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讲解下,同学们沿着走廊缓缓前行,目光在一张张照片间流转。这些照片矩阵,将上交所从诞生到成长、从发展到壮大的重要瞬间都定格下来,串联起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让同学们对上交所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空中悬挂的红球装置更是匠心独运——正面观之,球体组合成数字“30”,纪念上交所成立三十周年乔迁新址;反面视角下,则呈现为上交所的英文缩写 “SSE”(Shanghai Stock Exchange),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

随后,同学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体验了上市仪式的“敲钟”环节。当钟声响起,象征着企业首发上市的重要时刻,趣味性的体验也为本次上交所沉浸式参访画上了充满仪式感的句号。

同学们的参访之旅来到了第二站——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开启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治实践课堂。这座中国金融市场“中小投资者守护者”的机构,通过案例化教学为同学们揭开了金融法治的微观运行密码。

讲座伊始,中证投服中心维权事务部总监杜理达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同学们系统构建起对投服中心的认知框架。她详细阐释了投服中心作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守护者”,始终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投资者教育体系,将复杂的金融知识、投资风险提示等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产品,以“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提升投资者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培育理性投资文化,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随后,中证投服中心维权事务部执行经理连环通过实战讲座,系统解析了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前沿实务。他以康美药业案为例,展现投服中心通过专业证据搜集、法律论证打破“散户维权难”困局,推动我国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走向实践。结合泽达易盛案,介绍了科创板首例特别代表人诉讼在“精准打击”科创企业违法违规、维护板块健康发展中的特殊意义,阐释“一案一策”的专业逻辑。随后引入“海利生物案”“大智慧案”“ST 摩登案”等典型案例,深入介绍了不同诉讼模式的实践效能。讲座尾声,他介绍了投服中心后续的工作理念并详细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各种疑问,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本次到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参观学习,正值 “5•15日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同日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证监会会发布的《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发挥投资者保护机构作用。投资者保护机构提起代位诉讼、普通代表人诉讼等诉讼案件,申请缓交案件受理费,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支持投资者保护机构在相关普通代表人诉讼中依法履行代表人职责。投资者保护机构在破产清算、破产重整程序中接受中小投资者委托代表中小投资者申报民事赔偿债权、参与表决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刘春彦老师总结道,投资者保护机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创举,是“四个自信”的体现,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值得充分肯定。未来同济大学法学院希望能够继续与投服中心合作,开设相关课程,推动资本市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发展。

此次实地探访上海证券交易所投教基地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从课堂理论走向市场实践的桥梁,更让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对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这场与金融市场的“对话”是同济大学法学院法治教育创新的生动实践,更为同学们种下了在资本市场法治化进程中担当新一代法律人使命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