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别:男
职 务:
学 位:
电子邮箱:12106@tongji.edu.cn
研究方向:刑法学;犯罪学;金融经济学与司法制度
教育背景
2001-2003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1996-1999年,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6-1990年,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2年通过国家首次统一司法资格考试。
工作经历
2012年8月至现在,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
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1999年7月博士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始从事审判实践工作;
(其中,2001年初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证券市场监管与诉讼救济”的课题研究,2001年10月晋升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03年12月完成博士后课题出站。)
1990年-1996年,湖北省司法干部学校,从事法理学、行政法学和刑法学教学工作。
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本科生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检察院特聘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
刑法学;犯罪学;金融经济学与司法制度。
开设课程
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外国刑法;刑法学专题研究。
获奖与荣誉
1998年7月,论文《城市——家庭——青少年犯罪》获得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三等奖;1999年5月,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博士);2003年1月,专著《犯罪既遂的理论与实践》被评为“上海市法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2005年2月,《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一文获得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二等奖。
主要学术成果
围绕刑事法学科发表CSSCI期刊论文40多篇;在《法制日报》等报纸媒体撰写法律评论、随笔200多篇,系《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法治专栏评论员;出版专著6部。
独立学术专著
1.《犯罪既遂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全书40万字。该著作被评为首届“上海市法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2003年)。
2.《证券市场监管与司法介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全书28万字。
3.《抢劫加重犯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全书28万字。
合著或者参著:任副主编撰写了《刑法学》(网络教育法学专业系列教材)第四、五、六、十一、二十、二十一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参与撰写了《刑法学总论》第十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梁国庆主编的《国际反贪污贿赂理论与司法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等。
学术论文:已发表法学论文百余篇,其中CSSCI论文(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八篇)三十多篇,包括《法学评论》、《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研究》、《法学》等法学核心期刊十五篇。
主要论文
*1.《论我国刑法中的聚众犯罪》,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5期(与人合作),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1998年第2期收载。
2.《论惩治黑社会犯罪的刑事立法》,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6期。
*3.《论转化犯的构成及立法例分析》,载《山东法学》1998年第4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1998年第10期收载。
4、《论印度反腐败的法制历程及其启迪》,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5.《若干个罪的罪过性质问题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6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1999年第3期收载。
6.《城市化进程中的家庭与青少年犯罪》,载《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7.《对犯罪目的与目的犯的探讨》,载《山东法学》1999年第2期。
8.《法定刑的立法原则与新刑法中法定刑的立法缺陷探微》,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2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3期部分转载。
*9.《结果犯的概念及其既遂形态研究》,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3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1999年第7期收载。
*10.《行为犯的概念及其既遂形态研究》,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2000年第1期收载。
11.《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和情节犯》,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12.《沉默权的限制与限制的沉默权》,载《诉讼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
*13.《论定罪情节与情节犯》,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2000年第5期收载。
14.《对沉默权的理性呼唤》,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1期(第二作者)。
15.《对贪污罪的比较研究》,载《犯罪研究》2000年第1期。
16.《利用色相取得建筑项目是否属于商业贿赂》,载《经济与法》2000年第2期。
17.《包更生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没收假币案》,载《判例与研究》2000年第3期。
18.《城市化进程中的网络犯罪及其防治》,载《犯罪研究》2000年第4期。该文在2000年第九届中国犯罪学年会上获得较高评价。
19.《抢劫杀人案的定性问题》,载《法律适用》2000年第9期。
20.《犯罪既遂的构成要件齐备说及其评述》,载《当代法学研究》2000年第2·3期。
21.《论死刑缓期执行的司法适用》,载《犯罪研究》2000年第6期。
22.《发回重审案件是否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载《法学》2001年第1期。
23.《关于惩治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立法建议》,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1期。
24.《行政案件之法律审与事实审辨析》,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1期。
25.《张烨等强奸、强制猥亵妇女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主编的《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9辑,法律出版社出版;
26.《陆某某、张某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交通肇事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主编的《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5辑,法律出版社出版;
27.《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28.《结果加重犯的结构及其未遂形态问题》,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 。
29.《共同强奸和强制猥亵妇女案评析》,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2期。
30.《网络犯罪及其防治对策前瞻》,载《犯罪研究》2002年第2期。
31.《法院变更指控罪名观念误区与合理选择》,载2002年8月26日《人民法院报》(时代特稿)。
32.《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及法律责任》,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33.《内幕交易的经济分析与法律规制》,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4期(第二作者);
34.《罪刑法定原则适用的基本问题》,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35.《对未遂犯处罚范围的新思考》,载赵秉志主编的《刑事法实务疑难问题探索》,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内月出版;
36.《刑法中“委派从事公务”的学理分析与司法认定》,载《法学》2002年第9期;
37.《一起利用伪造观光券实施的职务侵占案》,载《人民司法》2002年第10期;
38.《应对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与防治对策思考》,载《法治论丛》2002年第4期;
39.《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的三个观念问题》,载《法学》2003年第1期(合作);
40.《发回重审与上诉不加刑原则关系论》,载《法律科学》2003年第3 期;
41.《试论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司法认定》,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
*42.《打击证券犯罪的价值选择和现实思考》,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四期,并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刑学)2004年第12期转载;
43.《日本行政犯性质的学说及其评析》,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6期;
44.《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监事会及其关系新论》,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45.《死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
46.《补诉·补判·补刑——从诉讼期限制度看刑事法的谦抑精神》,载《法学》2005年第7期;
47.《有关卖淫犯罪的疑难问题新探》,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48.《行政犯立法构想新论》,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6期。
49.《论共犯关系之脱离》,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2期;
50.A New Probe into the Criminal Liabilities for the Intentional Spread of AIDS ,CHINAN LEGAL SCIENCE,2005.(《中国法学》2005年海外版)。
51.《沉默权与如实回答义务的冲突与选择》,载《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5期;
52.《司法权威:从理想到现实的回归》,载上海市法学会编《专家学者谈司法权威》,文汇出版社2004年出版;
53.《死缓制度的中外渊源及历史发展》,载《中西法律传统》(第四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54.《让地方执法的暴力冲动远离和谐社会——法治视域下的“当场击毙”》,《法学》2007年第7期
55.《对“纸箱馅包子”事件的刑法考量》,载《上海法学研究》2007年第5期。
56.《教师侵害未成年学生性犯罪案件的犯罪学思考》,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57.《贪污房产案件的定罪问题与思考》,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1期。
58.《也谈检察监督制度为什么受质疑》,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59.《西丰事件还需法律亮剑》,载《检察风云》2008年第3期“专家视点栏目”;
60.《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3期。
61.《论仇富引发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思考》,载《东方法学》2008年第5期。
62.《艾滋病人犯罪与相关法律制度之完善》,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
63.《贫困与犯罪问题——以农民工犯罪为视角》,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5期;
64.《媒体诽谤与权力造罪》载《法学论坛》2009年第2期。
65.《公司高管犯罪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思考——以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犯罪为例》,载《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66.《“尊龙名社”案之忧思——关注网络网罗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2期;
67.《上市公司高管犯罪问题研究》,载张育军等主编:《证券法苑》(第2卷),2010年6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68.《以刑制罪的学理阐释》,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7期。
69.《从国外立法看我国破产犯罪的修改完善》,载《经济刑法》第9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70.《对刑讯逼供原因的再认识——兼论办案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刑讯逼供的命题》,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71.《商业贿赂犯罪的特征、成因与防治对策新探》,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5期。
72.《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问题》,载《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年第6期。
73.《警察防卫新论》,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74.《为何同案不同判》,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载2011年第2期。
75.《酒驾犯罪的立法背景和构成要件分析》,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76.《论刑法中的多次犯罪》,载《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合作)。
77《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几个问题》,载《审判研究》2011年第2辑,法律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78-80.《法制日报》(北京)三篇(法制日报思想部落):
(1)《用法律破解“达芬奇之谜”》(2011年8月3日)(2600字);
(2)《对“牛”案的法律追问》(2011年11月2日)(2200字);
(3)《用法律温暖“社会冷漠症”》(2011年11月16日)(2500字)
81.《民间网络反腐现象的法律思考》,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