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法学教育也要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等为代表的法学学科竞赛就是一直被广泛采用的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文书写作、预演和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审判及仲裁的真实过程。每一位法律人都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锻炼法学思维,提升实践能力。
2020年4月到5月,为了更好地促进竞教结合工作的开展,提升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并为竞赛队伍培养力量,同济大学法学院在线上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同济大学法学学科竞赛集训营”。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众多新生仍然积极参与,成为了集训营学员的主力军。
此次集训营由同济大学法学学科竞赛队伍组织开展,该队伍由同济大学法学院、土法班和新生院济世学堂学生组成,由法学院黄丽勤、刘春彦、张韬略、范黎红等多位专业教师指导。近年来,队伍在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等多项省市乃至国际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曾获全国季军、上海市冠军和亚军等成绩,体现出了同济法学学子的专业素养和精神风貌,正逐渐成为一支经验丰富、梯队合理、拥有出色学习能力的队伍。
集训营共分为中文模拟法庭和国际商事仲裁两个版块,分别对应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法庭和Vis Moot/贸仲杯两个系列的法学专业学科竞赛。日程的前两个星期,竞赛队伍的指导老师、教练和资深队员在线上为所有学员进行了对比赛概况、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赛题分析、文书写作、文档排版和口头表达等各个方面的讲解,并布置相关考核任务。
集训营日程结束时,通过考核,一批新鲜力量被补充进竞赛队伍,在入选竞赛队伍的10位同学中,有7位同学为2019级本科新生,成为未来可期的“后浪”。让我们听听他们的体会:
4月上旬,我加入了期待已久的同济法学学科竞赛集训营。其中,我尤为关注‘国际商事仲裁’板块,通过前后四次讲座,我了解了Vis Moot国际商事仲裁的比赛概况和规则。讲座中对于法律检索和法律英语的讲授更是给了我一把开启法律学习的钥匙,让我在日后能够长久地从中获益。集训结束后,我报名参加了考核,在准备的过程中,在集训营获得的资料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帮助。最后我通过考核有幸成为了Vis Moot竞赛队中的一员,我获得的不仅是队员资格,还是一段可以挑战自我、和大家共同进步的时光。
——2019级本科生 乐昊文
虽然是在线上参与了法学学科竞赛集训营的培训,但我可以感受到学长学姐对此次集训营的重视、对竞赛的热情、对我们的期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我对竞赛相关的知识储备,也增强了我对法学竞赛的兴趣。从竞赛背景到赛题分析,从条文解读到法律检索,从庭审用语到答问技巧,学长学姐基于亲身体验向我们传授竞赛“干货”,在交流互动中教学相长。我想,收获竞赛知识之外,更多的是让我体会到他们对于竞赛的那份执着严谨的态度。
作为法律知识储备不足的大一学生,在收到英文材料时感受到了竞赛的难度。从备赛到面试,我都怀着认真又忐忑的心情,也要感谢过程中学长学姐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在得知入选贸仲杯竞赛队伍时,兴奋之余觉得自己更多了一份责任,要以更好的面貌去迎接挑战。期待自己能在突破中奋进,与学长学姐一起并肩作战!
——2019级本科生 张页吟
参加了本次法学学科竞赛集训营的活动,感想很多,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首先是作为大一新生对学院给予锻炼机会的感谢;其次是能够在百人大群里面了解、认识、熟悉大量的富有比赛经验、热爱学习思考且为人善良诚恳的前辈,从而在不论是学科的学习还是竞赛的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当然最留给我深刻印象,也最令我感到心潮澎湃的是竞赛集训队制度的设计和选拔方式的革新,以及背后的种种细腻的考量——年轻的人们,有想法的人们,正在做着同样的事业。光是这样一种感受就已经弥足珍贵了,希望集训营可以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
——2019级本科生 吴柄萱
在这一次的法学学科竞赛集训营中,许多学长学姐以及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国际商事仲裁以及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的规则讲解、条文解读、书状写作、法律检索、法律英语学习方法、实战经验分享等等,我在精彩的讲解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在后续准备考核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赛题、文书写作等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最后,很荣幸能够成为上海市模拟法庭备赛队伍的一员,也非常期待接下来与大家一起奋斗、一起成长的过程。
——2019级本科生 张雯迪
未来,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竞教结合”实践教学方案的指导下,法学院将建设常态化竞赛集训机制,以专业学科竞赛为契机,争取参加更高级别的竞赛,并扩大参与竞赛学生的范围,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一批批潜力无限的新队员,也将有机会代表学校出战各项专业竞赛,与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顶尖队伍同台竞技,以同济人的身份争取荣誉,并在这一过程中锤炼自己,茁壮成长,不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