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闻“中德双硕士”项目是在2015年的保研夏令营,她是同济法学院和柏林洪堡大学以及康斯坦茨大学的学位合作项目。怀揣着对项目的无限向往,2016年我从北京来到了上海,来到了同济大学法学院。从这里,开启了双硕士的旅程。
2017年10月2日,我来到了德国的天堂——康斯坦茨。这里有连绵不绝的阿尔卑斯山系,有清澈如镜的博登湖,有热情友好的德国人民。去康斯坦茨前,我尚有一丝没能去大城市的遗憾。但是抵达之后,心中却只有感恩。上天到底还是眷顾我的,让我因缘际会地在这人间天堂里生活了一年。
康斯坦茨大学食堂远眺
(一)专业学习印象深刻
德国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在法学专业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同样有着固有的独特做法。
课程教学始终不离法条。上课时,每一位同学都会带着一本该课程的法条汇总。教授在每一个知识点后都会注明相应的法条,并紧密结合法条来讲解,不时地带领大家翻阅法条——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运用法条的能力。不仅如此,期末考试时,学生们也需要带上法条,因为作答时需要密切联系法条。
一些课程例如合同法、国际私法等,都配备了相应的练习课。在教授传道授业之余,助教紧密结合上课进度,带领大家运用三段论的方式结合法条做大量案例分析练习,以保证及时有效地消化所学。
法条日常运用以及案例分析这样的授课方式,实现了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之余,可以在生活中也在能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
非常严格的考试制度。德国法学院的考试淘汰率之高,竟能达到40%-50%。记得第一学期期末,老师将往届的期末考试题拿来作为练习题。考试内容只有一道案例分析,但我们却写了6页纸。我们需要将案件的所有可能运用三段论一一讨论,再一一否定,由此留下唯一的答案。它其实就是日常练习的内容综合。不得不承认,这种完备、翔实的案例分析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康大图书馆一览
(二)实习环节收获满满
在第二个学期开始时,我机缘巧合地在博登湖边的另一个城市Friedrichshafen申请到了ZF总部的实习。可喜的是,现下这份实习也被签入我们与康斯坦茨大学的双硕士项目中。我想,这一段充实且特别的实习经历,我会记忆终生。
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天上班老板就叮嘱一定不可以加班,即使不得已加了班,也需要在之后的某一天提前下班——以此来平衡工作和生活。德国人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之高,工作时间同事们几乎不闲聊,大家以100%的专注度,有效地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保证了高质量的工作产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每天上下班的时间以及中途离开公司的时间,都是通过机器打卡记录在系统中的,以此来计算每天的工作时长。严谨的德国作风啊!
工作环境之美丽,也让我难以忘怀。转头望向窗外,就可以看到远处连绵的阿尔卑斯山系、蓝绿平静的博登湖。一刹间,工作的劳累似乎就烟消云散了,每天我都会坐着船跨过美丽的博登湖上下班,虽然通勤时间有点长,但却不知疲惫。似乎博登湖用她的平静感染着我。
在ZF实习过程中,我认识了一群美好的朋友——这是实习里最大的收获。他们告诉我欧洲的一些独特的习惯,德国人的一些小特点,工作中需要运用的小技巧。也正是他们,用实践告诉我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重要。他们为我的德国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想,无论何时,我都不会忘记他们给予我的帮助和爱。
(三)学业之外的收获
在康斯坦茨大学求学的过程中,我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接触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我们感慨:来自不同国家的我们仿佛来自不同的世界,但是正是这种不一样让我们的相遇变得有趣。
如果没有双硕士项目,或许我不会萌生出去国外再读个硕士的想法,也不会那么坚持地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自然不会有今日如此强烈的感慨与怀念。努力参加双硕士的过程让我终生难忘。这个过程如此艰辛,但却如此快乐。每一天都无比充实,收获便是让我从灵魂深处产生了蜕变。
现在想来,这个决定艰难但是非常正确——在德国,我感受到的、我遇到的、我获得的,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德国的一年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她开阔了我的眼界,拓宽了我的思维,让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激荡。时至今日,仍经常梦回德国。感谢我院与康大的双硕士项目,感谢这一年,感谢这美丽的康斯坦茨。我想,我们会再见。
余晓睿
法学院2016级国际经济法